国家级荣誉!武穴骄子——“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复制链接]
查看1878 | 回复0 | 2024-1-22 19: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报!喜报!
元月19日上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

640.jpg

武穴骄子宋神友——“深中通道”总工程师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宋神友,武穴市石佛寺镇人,毕业于武穴中学,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学习;1996年7月至2009年2月在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从事桥梁设计、审查工作,任设计师、主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在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任副总工程师;2010年9月至今在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任总工程师。

“国家卓越工程师”宋神友接受央视采访
介绍深中通道建设一线的故事
↓↓↓

宋神友获得表彰的大好消息传来,其高中母校武穴中学师生奔走相告,振奋人心。据宋神友的班主任和同窗学友介绍,宋神友非同凡响,业绩超强,其卓越贡献,让国人瞩目。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桥在建设期间,作为总工程师,宋神友一直忙碌在工程建设的一线。

640.jpg
宋神友参加深中通道S08标总体方案专家研讨会。

因为跨越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伶仃西航道,为了满足桥下极高的通航需求,伶仃洋大桥建成后主跨1666米,净高76.5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全离岸海中悬索桥和世界通航净高最高桥梁。桥面的钢箱梁和未来行驶车辆的重量全部通过吊索传递给主缆,再由主缆传递给海中锚碇,这就使得主缆成了整个桥梁上最为重要的“生命线”。这是目前国际上用在石桥上强度最高的钢丝,单根钢丝能承受的破断荷载达到了5.8吨,相当于三辆小汽车的重量。

“深中通道”自2016年开工建设,在宋神友和他的团队攻坚克难共同努力下,深中通道建设实现了十项世界领先技术。这些年来,宋神友一直奔波在技术攻关、项目建设的第一线,把工地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对家人的牵挂藏在心里。他说:看到深中通道一天天建成,就好比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和我们团队的所有建设者一起,希望这个通道能够为大湾区人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交通功能服务,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640.jpg
宋神友日常深入建设一线紧盯建设质量。

面对集“隧、岛、桥、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宋神友始终秉持着交通延伸美好生活的初心,担当建世界一流跨海通道、创大湾区百年门户的使命,将自己的一切与深中通道融到了一起,和团队在新理念、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研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将深中通道打造成建设交通强国的标杆工程战役中取得了初步胜利。

20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交通行业设计、建设第一线,先后主持了G325国道九江大桥修复工程等五座斜拉桥的设计,负责了江肇高速、广清扩建、佛开扩建等多条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管理工作;自2010年起一直从事深中通道工程前期、设计与技术管理工作,被誉为深中通道“1号员工”。

由他主持的深中通道智能建造与信息化协同管理应用示范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特等奖,参与的特大型桥梁风-浪-流耦合作用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640.jpg
宋神友实地查看深中通道S08标智能浇筑系统。

宋神友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站在人群里更像一位自信而优雅的大学教授。然而,优雅的外表下,却跳动着勇敢的心。在每次面临交通重大工程险情的时候,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总是促使宋神友自觉冲到抢险第一线。

他先后担任了省内较多重大抢险工程如国道G325线九江大桥修复重建工程设计、深汕高速公路小桥抢险修复工程设计、广深高速公路32号墩沉陷抢修工程设计、江龙大桥弦杆断裂抢修工程设计、清远大桥弦杆断裂抢修工程设计等的设计技术负责人,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地付出,为尽快恢复社会交通秩序作出了贡献。

640.jpg
宋神友与团队共同破解建设难题。

为使深中通道项目早日获得工可批复、实现开工,宋神友率领团队,历时5年,系统、高效、有序地组织完成了深中通道的工可编制、52项专题论证、29个过江通道方案比选、19项通航标准专题论证及各项审批工作。

他坚持系统工程观及价值工程理念,组织各行业专题研究与设计方案互动,积极沟通协调,推荐的工程方案既能满足各相关行业发展需求,又能实现工程风险可控、规模适度。在他的努力下,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先行工程终于在2016年12月28日实现开工。

深中通道海陆空立体视点非常丰富。它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紧邻前海新区、南沙新区、翠亨新区,东接深圳机场,每天都会有无数乘客从蓝天俯瞰;同时,它又处在繁忙的国际航道上,无数乘船而行的人们也会从海上观望。

640.jpg
宋神友在建设一线现场讲解项目地理位置及建设难度。

宋神友敢于求变创新、敢于攻克行业“卡脖子”难题、敢于打破国外权威论断,实现技术新跨越,引领行业新发展,形成新的中国标准。他以敏锐的国际视野,在国内大型交通项目上首次推行建筑与结构深度融合的设计理念,开展了方案设计国际竞赛。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获得了平衡、和谐的整体建筑设计理念,在施工图设计中充分应用建筑美学,使整个通道的建筑设计简洁、大气,实现深中通道工程自然、人文相和谐。

根据项目隧道适应超宽、深埋、变宽、大回淤技术特点及建设条件,宋神友创新性提出了世界首例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方案。该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大、防渗性能好等突出优点,但是在国内首次采用。

面临国内全产业链都没有相应的工程经验,没有成熟的设计规范、施工经验、质量验评标准、检测手段和方法等困难。为解决困难,管理团队到国外有类似工程经验的项目去交流学习,但对方不让近距离参观学习,只能在现场200米外远远眺望。宋神友和同事们都产生了深深的体会:核心技术很难从国外吸收借鉴,我们必须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因此,从2015年开始,宋神友牵头组织“产学研”团队,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历时4年艰难攻关,开展上百组模型试验,建立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创新材料和工艺,研发核心装备,成功攻克了项目乃至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和中国标准,填补了国内全产业链空白。相比传统沉管隧道方案,该方案减少疏浚量1500万立方米,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采用了580m+1666m+580m的世界最大跨全离岸海中悬索桥,桥面高达91米,又处在珠江口强台风频发区,欧洲著名桥梁公司断定: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方案无法满足抗风安全要求。宋神友牵头组织了3年多的平行研究,研发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攻克了台风频发区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灾变控制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将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提高至88米/秒,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的论断,为我国未来三大海峡工程积累了技术储备。

作为铸造深中通道关键技术的灵魂人物,既是智能建造的提出者,也是智能建造的实践者。宋神友系统策划了跨海集群工程智能建造体系,并在钢壳智能制造、钢壳混凝土智能浇注、钢箱梁智能制造、智慧梁场、智慧工地等六大方面进行了实践。

640.jpg
广东省省委宣传部带领全省媒体记者到深中通道S07标,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宋神友讲解。

经过3年联合攻关,宋神友组织研发了国内首条沉管钢壳智能制造生产线,并首次实现大型钢结构智能喷涂、块体智能焊接,打造了国内一流的智慧预制梁场;他建设了基于BIM+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工地,引领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在国际上首次研发了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浇筑装备及系统,同时研制了世界首条沉管管节运输安装一体船。

当前,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及海中悬索桥主缆防腐等问题是世界交通行业耐久性领域难题。他牵头科研和制造单位,反复研究,不断寻找突破点和新的焊接方式,研发了U肋和顶板的全熔透焊接技术,实现焊缝全熔透、可检测,大幅提升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抗疲劳性能。

围绕制约悬索桥主缆耐久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宋神友牵头组织“产学研”结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6.0毫米-2060MPa锌铝镁合金镀层钢丝及索股,实验表明,其耐盐雾腐蚀性能是现有热镀锌钢丝的4-5倍、锌铝镀层钢丝的2倍。无论是强度还是耐腐蚀性能,深中通道核心关键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深中通道预期将形成我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8车道海底隧道防灾救援及水下枢纽互通立交等领域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提升了我国跨海工程建设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