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历史] 吴为民:武穴籍老红军潘云先回首长征路

[复制链接]
查看6891 | 回复0 | 2023-9-30 13: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红军潘云先回首长征路


文 | 吴为民

西安军区副政委潘云先是武穴市花桥镇雨场山村人,他是参加红十五军后编入红四方面军的武穴籍老红军,他解放后回首长征往事,感慨万千,令人感动。据史料记载:潘云先(1908-1986),花桥镇雨场山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十一岁从师学理发,1929 年在家乡参加农民协会,并加入赤卫队。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潘云先在红军中担任班长,参加鄂豫皖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在历次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特别是红四军向四川转移途中冷水河战斗中,他担任排长,身负重伤,坚持不下火线,带领全排战士冲锋,击退国民党军,为红军部队转移作出贡献,后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高上科指导员,区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教导员,锄奸科长,多次率队与国民党军作战,3 次负伤。全国解放后,历任咸阳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长,十九后团特务团政委。十九兵团补训师主任,兰州军区三零二团政委,陕西省西安警备区副政委。1964 年离职休养,享受正师级待遇,在担任军职期间,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6年4月逝世。解放后,潘云先回到家乡武穴,讲述了他参加长征的艰苦历程。

640.jpg

张国焘擅自违令南下  红四方面军再过草地

长征红四方面军行进路线如下:1932年10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除留下二十五军的七十四师、七十五师等在原地坚持斗争外,其余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越平汉铁路西进,经鄂西北,于十一月初进驻陕南,冒着风雪翻过秦岭,涉汉水进军川北,来到大巴山脚下。

越过大巴山,红军解放了苦难深重的通(江)、南(江)、巴(山)人民,建立了通南巴革命根据地,其时已是1933年1月,蒋介石对红军入川极为恐慌,委任田颂尧为“剿匪督办”,拨军费20万元,子弹100万发,飞机数架,急速“剿共”。经过四个多月的奋战,红军以一万六千人的兵力粉碎了田颂尧38个团近6万人的“三路围攻”,并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6月,反三路围攻胜利结束,红军又一次扩编,原红四军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和红二十五军的七十三师分别扩编为江四军红三十军红九军和红三十一军这时方面军已有十一个师,一十九个团,四万余人。
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军向东进军,先后攻克营山、渠县、达县、宣汉、开江、开县,并与川东党组织取得联系,吸收川东游击队成立红三十三军。至此红四方面军共有五个军、十五个师、四十五个团,共八万余人。

7月7日,蒋介石又一次下令: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令其统率各军向红四方面军发动新围攻。10月4日,刘湘就任,总部设在成都。6日,下达动员令,纠集110个团约20万人,自西向东,发起六路围攻:
一路为邓锡侯二十八军18个团,由广元、昭化向木门、南江方向进攻;二路为田颂尧二十九军的24个团,由阆中向巴中方向进攻;三路为李家钰、罗泽洲的15个团,南充向巴中东南方向进攻;四路为杨森二十军的12个团,由蓬安向顶山场、通江方向进攻;五路为刘湘二十一军的24个团,由开江、开县向达县、宣汉方向进攻;六路为刘存原的12个团,由开县、城口向万源方面进攻。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分东、西两线对敌作战,双方主力均在东线,战事历时十个月,川陕红军总计歼灭敌人八万余人,缴枪三万多支,炮一百多门。
640.jpg

六路围攻的粉碎,打击了四川军阀的气焰,动摇了反动派的统治基础,残敌夹着尾巴,逃到嘉陵江西岸。
1935年1月,经过3个月整训的红四方面军集中了十几个团的红军,向广元、昭化地区集结,准备夺取广、昭两城,歼灭守敌胡宗南,以利向甘南发展。

2月26日,中央电告:“因敌以重兵在泸洲附近长江沿岸防堵,不易通过,中央红军已停止了原在泸洲上游渡江的计划,主力转向川、黔边活动”。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在川南黔北的活动,决定在苍溪、阆中之间强渡嘉陵江。
1935年4月,红军经过川西继续北上,攻克松潘、包座、扫        清了长征前的障碍。

5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8日,占领四川懋功。此时,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已渡过天险大渡河。6月13日,先头部队翻过夹金山,也来到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率主力红军来到懋功。

红一、四方面军两支兄弟部队,本可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亲密团结,并肩战斗,但由于当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坚持其逃跑主义、分裂主义的错误立场,反对党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张,违抗中央指示,擅自命令部队南下,从而导致红四方面军再次南下过草地。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走出草地后,经岷州到达甘肃会宁县境驻扎。10月10日,红二四方面军和红方面军大主力共5万余人,在会宁胜利会师,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的任务,标志着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完全胜利。

参加红十五军后编入红四军的广济籍红军战士陈康、陈金钰、张春森、兰侨、杜国平、陈六顺、王友钧、潘云先等,都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的长征 在那艰苦的战斗岁月里,前有敌人堵截,后有敌兵追击,空中有敌机轰炸,脚下是雪山草地。红军指战员,身上衣单,肚里饥饿,爬冰卧雪,所经历的无数艰难险阻,是人世间罕见的,红四军十师师长王友钧,就牺牲在包座求戒寺战斗中。

马圈教室讲马列  学习战斗作用大

解放后,回首那段往事,老红军仍然感慨万千,这里仅摘录原陕西省西安军区副政委潘云先的回忆,可见一斑。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党中央、毛主席领导红军北上抗日,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月,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战胜        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在懋功同一方面军会合,为了训练红军干部,办了一所红军大学,学校设有军事科和政治科,主要训练排、连、营、团、师、军的指战员,我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的营教导员,在政治科学习,还担任五班班长,我们政治科科长是彭绍辉同志,政治科学习政治常识、党的建设和排、连、营、团战术及文化知识。
640.jpg

红军大学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课堂,科长彭绍辉带领我们把少数民族的马圈打扫干净作教室,我们政治科的教室就是二个大约200平方米的马圈,圈里堆了一米多深的马粪,又腥又臭。彭科长把我们学员带到马圈,对大家说:“这就是我们的课堂,大家说行不行?”我们在长期作战的恶劣环境下,有机会上“大学”,心里非常高兴,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党委决定,我们同意”。

我们政治科只有一百来名学员,要把这马圈里堆积的近300个立方的马粪打扫出去,送到三里外的地里,完全靠筐子抬,困难也是不少的,彭科长问大家:“同志们要几天运完?”有几个学员小声回答:“十五天”。彭科长摇摇头,又有人答:“十天”。他仍摇头,大家鼓足勇气,五天完成任务”。彭科长笑着对大家说:“不行哪!我们是在战斗的环境中学习,时间十分宝贵,争取一天时间,就可以多学一份杀敌本领,我看,两天时间行不行?”
说干就干,彭科长和大家一起,带头抬马粪,他只有一只胳膊,每筐一百多斤,很不方便,大家都不忍心,说:“彭科长,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你就歇一歇吧。”

“我能行,不要紧”。彭科长笑着说,大家争先恐后,日夜不停,结果一天半就把马粪搬光了。接着用红土把马圈的墙壁粉刷一新,又用泥巴墩子做了一排排的桌凳。在建教室的同时,课也就开始上了。彭科长边劳动,边向大家讲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和毛主席的思想,提高大家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作战指挥能力,每天还教五到十个生字,彭科长对我们说“一天学会五个生字,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个,半年就可学会千把字,那就可以看报纸写日记,作战小结了,对学习、对战斗的作用可大着哩。”

克服困难练本领  北上抗日救中华


同学们的学习信心和决心很大,遇到的困难一个个地被克服,没有笔,每人削一个小树枝,没有纸,就在地上做一块沙盘,写了擦,擦了再写,我就是在那时学到基本的文化知识,学会写字的。没有吃的,每天只定量供应半斤青稞,二两羊肉,同学们就抓紧课间休息时间,去扯野菜送到伙房,做野菜青稞糊充饥。
没有烧的,每天早上三点钟起床,跑到十五里外的地方砍柴,往返三十多里,要在两个半小时内赶在天亮前回来做早操,八点钟准时上课。

芦河这个地方气候也非常恶劣多变。一年四季不化雪,气温长年在零下十几度,最低时达零下三十多度,时而刮风,时而落雪,为抵御严寒,我们自己用羊毛捻毛线编织毛衣,自己做鞋、理发。因为缺少染料,毛衣都是白色的,目标大,不利隐蔽,绍辉同志就告诉我们用树叶染、用烂泥染,总之,只要把白色变成灰色、黑色就行了。没有房子,全靠用旧床单撑帐篷,避一下风雪,遇上下雨,帐篷便完全失去存在的意义。
640.jpg

虽然艰苦,但没有人叫苦,班与班之间,同志与同志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1936年五一节,红军大学在朱老总的亲自领导下,开了体育运动会,开展长跑、跳高、跳远、翻杠子(单杠)比赛,朱老总也和大家一起比赛,我当时参加跳远比赛,还得了奖,受到校部表扬。1936年7月,领导给我们出题目,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掌握过硬本领,到延安,北上抗日,拯救中华”,大家致信表示。
风雨雪雹过草地  红军战士英雄汉

7月下旬,学校做了全面动员后,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每人发15斤青稞面,3斤盐巴,5双牛皮草鞋,还有武器弹药等等。8日下旬,我们跟随朱总司令开始过草地。大草地在康藏交界处,一眼望去,无边无际,而且是荒无人烟,无路可走的沼泽地带,我们过草地时,虽是晚秋,但风雨雪雹,没有一天晴过,我们在草地上走了四十天,没有见到一个当地人,更不用说见到房屋了。
头几天,同志们背的东西多,团长以下每个学员,都背了三四十斤重的东西,只有师长以上的首长才有马,但都不肯骑,专为战士背东西。开始,身上有干粮,比较顺利地走了一个星期,大草原还不见尽头,不知还要走多少天。一检查,带的青稞面,最多的已吃了7斤,最少的也吃了5斤多。

于是决定,每天只能吃半斤,边行军边扯野菜,把菜和青稞面一合,加上盐巴,煮菜糊吃,一顿一碗,就这样走过了第二个星期,剩下的粮食更少,只有5斤了,大草地,还是望不到边。
到第三个星期,野菜越来越少,天又冷,人又饿,由于空气稀薄,连呼吸都很困难,路上开始有些同志倒下去了。但大家情绪还是很高,没有一点怨声。

640.jpg

到了第四个星期,带的干粮快吃光了,野菜也难找到,生活更加艰苦,我们又正进入沼泽地带,泥深路陷,上面是一丛枯草,下面就是泥潭,脚一踩下去,四周都在晃动。老天爷也同我们捣乱,整天落雨下凌,战士们的衣服全湿透了,外面都结了冰,连鼻涕都成了冰凌。尽管手脚都冻成脓包,为了活命还是把牛皮鞋煮熟吃了。朱老总头戴一顶小斗笠,肩背小米袋,手扶一根拐棍,打着绑腿,和我们同甘共苦,他的马用来驮枪,只有一个挑夫帮他挑文件箱子。

我们又走了一个星期,到了此时,连牛皮草鞋也吃光了,干粮更是连渣也没有,首先决定把马杀了,每个人也只分得半斤马肉,加上枪皮带,吃了个把星期。我最难忘的是,我们的朱老总要杀他心爱的白马,大家无论如何不同意,都说:“要杀白马,我们就不走了,要死一起死。”最后总算给白马留一条命。
最后的几天,我们完全靠吃野菜、树叶、树皮过日子,有一天多时间是靠吃盐水煮树叶,才坚持到最后胜利。10月上旬,我们红军大学的学员,在朱总司令的直接领导下,终于走出了荒凉的、人烟绝迹的大草地,到达甘肃省边界,我们政治科的学员,没有一个人掉队,也没有一个同志牺牲,这是了不起的胜利。

到达甘肃边界后,老百姓都来欢迎我们。这时,我们刚过草地,衣服破烂不堪,浑身是泥浆,头发和胡子都很长,个个瘦得皮包骨头,身体非常虚弱。但是我们胜利了,历史证明,我们的部队是坚强的,是有战斗力的,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雪山草地,除了红军,除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其他任何人任何军队,想过雪山草地,难!

如今,武穴市花桥镇第五实验小学张河口学区为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讲述着老红军潘云先长征故事,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融入了武穴儿女的血脉。

素材来源:武穴文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