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忆中抽离的夏天 文丨蒋秀丽
立秋过后,天气凉快了不少,已经是好多年没有在夏天回过老家了,这一次想趁着天气凉快些,回老家看看,常年的忙于工作,很少有比较集中的假期了,虽然离家近了些,却也极少能抽出时间来,一个月前我就在计划这个月底一定要回家看看,终于在昨晚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订了一张回老家的车票。一早我就乘车去了车站,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回家的路上,连风都是甜的。
到家后,放下行李,也放下了一身疲惫,连续忙碌的一个多月让我迫切地想回到农村休息下,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卫生,就去和对面银女娘打了个招呼,正好赶上她在门口摘花生,看得出来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因为父亲也说他种了一些已经收完了在晾晒,对比去年的干旱,已经算是丰收了。一瞬间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因为许多年前的夏天,邻居们也是坐在门口摘花生,然后谈天说地的,只是如今没有以往那么热闹了,左邻右舍有的出去务工的,有的早已去大城市定居的,除了几个老人在家,也没什么孩童和青年了。几句攀谈后我决定去街上转一圈,虽然大多数人很排斥那种“CBD”,就是一堆人坐在那,看见一个人经过就议论纷纷,于我而言我不是一个很宅的人,我也不惧怕他们议论,所以每次回到老家,我喜欢走街串巷,跟每一个我认识的人一一打招呼,毕竟生活了二三十年的地方也见证了它的一些变化,这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人。
边走边拿手机拍了一些街道巷口的照片,只是拍着拍着顿感寂寥,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早到晚行人络绎不绝,如今竟没有一个行人,一些老招牌的铺面大门紧闭,门口的招牌也已经锈迹斑斑,我以为只是我的左邻右舍都不在所以显得很冷清,其实我们的整个村庄已经不是过去的村庄了,父亲说前不久ZF出钱给修的柏油路,干净宽敞的柏油路没有让我觉得新鲜,反而觉得更显冷清。也许是我离开太久了,我还没有习惯已经渐渐从记忆中隐退的老街。
我记得那个夏天,没有水泥路,早上是端着一碗饭蹲在门口边吃边看过往的行人,时不时也接几句话茬,中午就和几个好友在邻居家追着湖南台的肥皂剧,吃着自家种的大西瓜,嗦着一毛钱一根的老冰棍,到了晚上我们早早地就洗完澡,搬好凳子拿好蒲扇在门口纳凉,有的甚至搬个竹床就睡了,我最喜欢听长辈们聊着以前的往事,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聊,那个时候我们还不贪恋空调房,也没有手机可迷恋,一个村里可能也就那么几户人家装了空调,用的还是座机电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在门口吹着晚风,听着别人的故事,爷爷奶奶不喜欢聊天,但是他们也会坐在旁边听,还时不时的拿蒲扇帮我赶蚊子,我经常听到一半就困得不行,就这样重复的几个夏天,我也没有听完他们的故事。只是那样纯粹的快乐好像不复存在了,时代在变化,日子也跟着在变化。我以为我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会很享受农村的安静,可其实我知道我更享受那个有一点故事的夏天。
傍晚站在门口看了一下街道,除了孤零零的路灯亮着,再也没有人在门口纳凉了,尽管今天的晚风很舒服很凉快,可大家还是喜欢待在空调房,刷着永远也刷不完的视频,然后看着别人的生活,打量着自己的生活,各种卷,各种厌倦,其实不知道,当下才是最幸福的时候,就像很多年前的夏天,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空调,我们一样很快乐,是空调和手机剥夺了这一切吗?大抵不是吧,是我们自己从那些快乐中抽离了,因为我们长大了,因为我们要在这内卷厉害的世界里搏一席之地,我们要在大城市上班,挣钱,生活,是我们选择离开的,所以那些美好的夏天也选择抽离……
看到一段很伤感的话,“村里好多老人都去世了,和父母一样年纪的人都老了,村里嫁进来很多外地媳妇也不认识,路上的孩童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他们以为我是外地来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也是在这个村里长大的。”回不去的农村,融不进的大城市,也许这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吧!
|